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开始,标志着炎热的夏天结束了,凉爽的秋天到来了。每一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经过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
在中国,立秋这一天有很多与食品和习俗有关的传统,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立秋食俗
1.吃雪糕
有一种说法是,立秋这天气温依旧高,吃冰雪糕可以消暑降温。而且,雪糕更是各种口味的,品尝不同的雪糕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吃柿子
立秋这天是柿子成熟的日子,所以吃柿子也成了一种传统。有种说法是,立秋吃柿子可以清热解毒,消暑降温。但是,柿子是富含单糖,单糖本身在人体内的被吸收和利用速度非常问题,吃多了不仅容易引发体内的酸碱失衡,还会诱发不适、腹泻等症状。
3.吃糯米饭
糯米饭是立秋节日的传统食物之一,因为糯米饭具有减暑消肿的功效,而且也非常适合秋季饮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吃太多,不然会致肥。
二、立秋时的习俗
1.拜秋
立秋这天,还有一种拜秋的传统,习俗是祭祀秋神,感恩自然环境带来的丰收,代表着新的一季开始,为求得好的收成和丰衣足食。
2.蒜头吊在门框上
在一些地区,有的人会在门框上吊一颗蒜头,认为可以驱邪和消灾,保家平安。
3.晾秋膘
立秋开始,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天气变凉,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吃肉的季节。有的地区将圆润的肥肉晾起来风干,称为“秋膘”,以备冬季寒冷时吃。传统的“秋膘”有猪肘子、五花肉、肥瘦相间的炭烤肉糜等。
立秋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记得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适当的品尝食物和拜祭秋神,感恩生命,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