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处暑是8月23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指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中国农历中,处暑通常在立秋之后的15天左右,意味着着这个时候夏天的炎热和闷热将会缓和。
回到2017年的处暑,当时正值夏季的尾声,炎热的气息依然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天,气温依旧高达35°~37°,让人感到非常闷热。
不过,随着处暑的到来,人们迎来了那一丝丝的凉爽。处暑后的天气比起之前来说更加干爽,伴随着凉爽的清风,人们逐渐适应了渐变的天气。
寻常百姓对于处暑的感知也非常明显。在此时有不少的民俗活动,比如吃凉面、喝绿豆汤、喜鹊则意味着夏季的结束和丰收的到来。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并把夏季的炎热逐渐抛到了脑后。
事实上,处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相当的地位。在古代,处暑是各种防疫药物盛行的时节。据历史记录,许多古代名医都使用这个时节提炼草药,被认为是最佳时机。如孙思邈曾言:“夏至以后,地气上升,故谓之处暑。处者,循序也。东方之气炽热,至此而藏,故万物机行之际,以求养息,故天地为药,病为理制”。
可以看出,处暑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实践具有相当的意义。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处暑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它让人们看到了夏天的结束和秋季的到来,也是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回顾2017年的处暑,我们不仅仅是回忆炎热的天气,更是思考着夏季的结束。夏天的热情虽然渐渐消散,但秋季的丰收却正在走向我们。阳光,清风,万物的丰盈,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充实。这就是处暑——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