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有关的古诗词(谷雨节气有关古诗词和配画)
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阳历的4月19日或20日,天气逐渐变暖,水汽处于空气中,形成雨露,有利于谷物生长,因此得名谷雨。 古人对于谷雨这个节气有很深的感悟,许多诗词都以谷雨为题材,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首诗体现了李白无拘无束、豁达不羁的性格。谷雨时节,正是万物复苏,大地万物生长的时候,李白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无忧无虑态度,表达对于生命的慷慨激昂。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诗中赞美了元宵的美好,表达了浓烈的乡愁情感。谷雨时节的草木鲜郁,芳菲盛开,也让人不由得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好中。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深深的离愁别绪,他用严密的结构、丰富的形象语言,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清代袁枚的《绝句·谷雨》中写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首绝句的作者袁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和学者,诗中的“小楼”可能指的就是他自己的住所。谷雨时节,春风送暖,生机盎然,而袁枚却颇有些离情别恨之意。 谷雨作为春末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的文人雅士们用他们的诗词歌咏,抒发了他们对于生命、自然、人情的看法,更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