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明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把都城迁往了何处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明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把都城迁往了何处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一、明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把都城迁往了何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然喊起来霸气,但是也是有一定水分的。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明朝把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君王的一举一动都有深刻含义,那么朱棣为什么这么做呢?
“风水”因素其实自朱元璋那时,就想着迁都。因为南京自从被截断“龙脉”之后,以此为都的国家,国运都不会长久。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很难容忍的。对开封、凤阳、洛阳、长安,朱元璋都想过作为国家首都。后来还派遣太子朱标前去考察,只是朱标从长安回来后不久便死去,伤心欲绝的朱元璋把心思放在培养皇太孙朱允炆身上,迁都的心思便放下了。可见,迁都的想法,自朱元璋那时就有了。
南京因为挖了人工湖,皇宫的宫殿已经受到影响,有的地方地表已经下沉,形成了南高北低的格局,这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在永乐元年,就有大臣上奏,认为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应该提升为陪都。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哪是大臣的建议,分明就是朱棣内心的想法。所以,强势的朱棣大手一挥,这个提议毫无疑问地通过了。
势力、心理因素朱棣是通过靖难登上皇位的,他的大本营是在北京。对于一个人来说,呆在哪里最让他安心呢?肯定是自己老巢里面。而北京,就是朱棣的“老巢”。朱棣之所以没有登基之后马上迁都,一是北京宫殿还没修好,二是不向建文帝的势力示弱。所以在朱棣登基为帝18年后,各种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才迁都。朱棣靖难的时候,是直奔南京,沿途并没有攻城夺地。登基之后也是通过高压手段,迅速处理了一批不服自己的人。一大批藩王和读书人,内心对朱棣还是不服气的。而把这些人都迁到北京去,自然把他们的势力是连根拔起了。
再者,南京的皇宫中,朱棣是总能“看到”朱元璋和朱允炆的“影子”的。这对于的朱棣来说,心里自然是不痛快!朱棣登基之后,一直对朱允炆的下落十分关心,派人查访了近20年。所以在南京的宫殿里,朱棣的心情是有些压抑的,远不如在北京来得痛快!再者,南京天气潮湿,朱棣年轻打仗的时候,腿部受过伤。在这种潮湿的天气里也遭罪,不如北京凉爽的天气令朱棣心旷神怡。势力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身体上的暗伤,都让朱棣决定要迁都北京。
对抗蒙元的因素虽然明朝把元朝势力赶出了中原,可蒙元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明初的时候,一直在和蒙元的残余势力在做斗争,朱棣本人更是亲自五次北伐。这样的话,远在南京,就不如在北京来的方便。所以,永乐八年的时候,朱棣就要求打通漕运,使得南方的物资可以顺利、快速地运往北京。而朱棣在北京居中指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对北方的控制力就大大增强,也方便经营东北。迁都北京之后,朱棣又进行了3次北伐,基本把蒙元打得不敢来捣乱。
而且,当初为了显示自己迁都的决心,朱棣在永乐七年的时候,把自己的陵墓选在了北京昌平。将陵墓修在北京附近而不是南京,显示了朱棣迁都的强烈决心,一切的反对声音都会被朱棣压下去。这其实也在绑架后世子孙,要长久地把北京作为首都,因为祖宗的陵墓在北京。但这件事也是一波三折,朱棣的儿子明仁宗登基后,又想着把首都迁回南京,只是他在位不到一年,最终没有成行。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往后,明朝才稳定地把北京作为首都,南京作为陪都。
朱棣迁都的举动,其实也顺带着延长了明朝的气运。因为“天子守国门”,势必会加大首都附近的防御,登基为帝的子孙后代也有危机感,因为时刻要面对着北方游牧政权的威胁。如果一直在南京,很可能形成偏安一隅的现象。所以一直到明朝末年崇祯的时候,也很少有大臣敢提南迁。明朝的子孙不管愿意不愿意,也算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综上所述,朱棣之所以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是和当初的形势有密切关系的。北京是朱棣的根据地,风水也更胜于南京,再加上朱棣心理因素和身体因素,在北京可以更好地对抗元朝残余势力,顺带者让后代子孙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迁都北京有这么多的好处,也难怪朱棣压倒一切反对的声音,坚决地执行迁都的决策了。
二、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废都的南京城后来怎么样了明成祖朱棣下令迁都之后,南京虽不再是国都却依旧还是留都,朱棣还在此设立了南京六部等机构以加以管辖。故而就发展来说,南京并没有因为被废都而发展变缓。南京首次被定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孙吴政权曾在此建都。也正是基于此次建都,南京自此开始崛起。而继孙吴之后,又先后有东晋、南朝宋等多个政权以南京为都城,所以南京也被称为“六朝古都”。
身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其整体的发展水平是非常高的。六朝时期的南京不仅人口繁多,且经济、文化也都非常繁荣。等到了元末时期,朱元璋成功攻占南京。待进一步称帝之后,他又将南京定为明朝国都。时隔数百年再一次成为政治中心的南京很快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规模的城市。
后来朱棣起兵叛乱,争夺皇位。等到他顺利登上皇位之后,他因舍弃不下旧时封地北平而计划迁都。1421年,朱棣见北京紫禁城已经建造完成便正式下令迁都。北京这一新都城的确立意味着南京不再是明朝国都。不过介于南京早前积累下的深厚基础,明成祖朱棣并未将之完全舍弃而是将它降为留都。
由于“双京制”的实行,南京的发展并未受到太大影响。而在明成祖朱棣之后登基的明仁宗朱高炽,他在位期间其实曾想要把都城重新迁回南京。但是还未等迁都一事得到落实,他便突然逝世,所以迁都一事就此作罢。虽然未能重新变回全国的政治中心,但是南京始终都是南方地区的政治中心所在。除此之外,它还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一位名叫利玛窦的西方传教士于万历年间前来中国游历之后也曾高度评价过南京,他评价南京城的规模可比当时欧洲任何一座大首都。
由此可见,明成祖迁都一事虽剥夺了南京的国都地位,但是南京整体的发展其实并未受到太多负面影响。
三、明成祖朱棣为何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是一件让后世颇费猜测的事情。国都是国家的根本,一般不会随意变动。当然了,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迁过都,比如盘庚迁都,孝文帝迁都等等。但这些皇帝迁都,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原来的都城实在没办法生活了,才不得不那样做。可是,当时的南京,却是鱼米之乡,生活极为优渥,完全不是当年盘庚、孝文帝所面临的那种条件恶劣的样子。
而且,朱棣不是从环境恶劣的地方,往环境好的地方迁移,反而是从环境好的地方,往环境恶劣的地方迁移。要知道,北京当时不但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受漕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也明显不高。而且,北京当时差不多位于明朝的边关地区。蒙古人虽然被赶到了漠北,朱元璋虽然对蒙古人进行了十多次追打。
但并没有把蒙古人斩草除根,蒙古人死灰复燃的可能性很大。而历史事实证明,中原王朝虽然极力打击北方游牧民族,但根本就不可能对他们斩草除根。就算某个民族受到强力打击,但经过分化重组,又会产生新的足以威胁南方王朝安全的强悍民族。所以,迁都到北京,皇帝的人生安全,显然是得不到足够保障的。
后世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天子守国门”。其实,这不过是朱棣迁都以后,人们的一种总结而已。在皇权社会里,皇帝的安全,绝对是整个国家安全战略最首要的,乃至是唯一的。所以,并不存在朱棣想去“守国门”的说法。又有人说,朱棣之所以要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南京是朱允炆曾生活过的地方,这个生命安全才是朱棣首要考虑的。但这个说法并没有道理,当时朱棣已经是皇帝,而且对朱允炆的势力也清洗得差不多了,谁还会去为朱允炆报仇呢?
再说了,如果有人想报仇,皇帝在哪儿都能够报仇。问题不在于住在哪儿,而在于皇帝的安保系统是不是很牢固。所以,这一点显然是不存在的。还有人说,北京是朱棣的潜邸,那是他的故乡,他在那里,更能获得拥戴。这个说法也有问题。所谓拥戴,都是大臣们的拥戴,并不包括黎民百姓。黎民百姓被压制着,他们不拥戴也没有办法。如果他们想造反,朱棣在南方坐镇,对他们的威慑反而会更大一些。而大臣们都是朱棣提拔起来的,在南京会用哪些大臣,在北京也会用哪些大臣,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那么,朱棣迁都北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朱棣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还不是什么朱允炆会不会给他带来安全威胁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王朝国运的长治久安。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对“中原王朝”的鉴定,主要是都城在中原地区的王朝。如果都城没在中原地区,似乎就不能称作是中原王朝。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初为什么没有把都城定在中原呢?
实际上,朱元璋是想过的,当时他就想把都城搬到中原去。他当时还特地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做过考察,想把都城搬到西安去。毕竟西安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排位第一的。但是,西安在当时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事实上,从唐朝末年开始,西安的环境条件就变得异常恶劣,缺水缺粮,不太适合生存,更不适合建都了。
北宋建都的时候,考虑过洛阳,考虑过开封,但就是没考虑过西安。因此,朱标考察的结果是不适合建都。西安不适合建都,当然也不可能搬到洛阳和开封。毕竟这两个北宋的都城,曾因防守不好,造成了北宋的失国。总之,当时朱元璋一直在犹豫不决,没有定下来。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朱棣当皇帝后,之所以要迁都,其实是继续朱元璋没有完成的事业,想办法把都城迁到中原地区去。对朱棣来说,迁到北京,是最合适的。为什么是最合适的呢?
其一,北京在中原地区。定都在这里,就可以称作中原王朝。
其二,北京原先是元朝的都城。明朝当时是认可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它在北京建都,也让历史朝代具有传承关系,表明元朝已经“气数尽了”,天命让明朝站起来。
其三,北京是朱棣的潜邸。把自己的潜邸作为都城,这样不但能够彰显明朝是正朔,还可以彰显他朱棣是正朔,一举两得。至于安全问题,这确实是定都北京的一个弱项。因此,朱棣迁都北京后,才会大兴土木培修万里长城。又设置九边军镇,用以对抗北方。同时,他在五次率军北伐。尽管后三次北伐劳而无功,尽管他最后还死在北伐的路上。但是,他依然要坚持这样做。由此可见,朱棣无论如何要把短板补起来。(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四、明成祖朱棣为何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呢在我国历史上,迁都的事是常有的,有主动的迁都,也有被动的迁都,有的迁都很成功,有的迁都却很失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可以说是主动的,也是比较成功的。他为何要迁都呢?
大明王朝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到1644年结束,一共延续了276年,算是国祚比较长的朝代了。从明朝建立一直到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结束,南京做了53年的明朝国都,而北京则做了明朝223年的国都,占据80%的大明国祚。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次迁都是比较成功的。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朱棣为何要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完成父亲遗愿
中国大一统的王朝大都是由北至南而成,明太祖朱元璋发迹于南方,由南向北打下天下,这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少见的成功案例。虽然成功打下基业,定都南京(研习更多星座基本常识 文章请关注:Www.tIaNxz.cC[,但是朱元璋其实很清楚,南京并非是定都的最佳选择。
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朱元璋还派出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前往关中和洛阳两大古都进行考察。目的就是准备将国都前往西安或者洛阳。不过可惜的是朱标在考察完回到南京以后没多久就生了大病,1392年,刚刚37岁的朱标就病死了
朱标可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的,在他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本来希望他成为一代名君的,结果却先走了。老朱很伤心,迁都的事再也没心情去想了。他曾在《祀灶文》中提到过迁都的事,说“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6年后,朱元璋也带着遗憾走了。
朱棣登上皇位后迁都,或许有完成父亲遗愿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却没有迁到洛阳或西安,而是迁到了北京。
OK,关于明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把都城迁往了何处和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